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政务动态

余杭“三个一”推进欠薪预警系统改革升级

余杭区人力社保局  汪运达  2020-09-28 17:02

  随着互联网时代、大数据浪潮袭来,防范和处置欠薪工作的方式也在随之改变。为进一步提升欠薪隐患的预测、预警、预防及排查、化解、处置的水平和实效。余杭区积极推进欠薪预警建设,以杭州城市大脑余杭平台为沃土,以汇集10大数据为依托,以AI智能算法模型为抓手,构建成横向共享、上下贯通、交互印证的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欠薪预警系统,极大地提高了根治欠薪工作的效率。

数据归集共享,整合企业第一手资料

  大数据融合。通过将企业用水、企业用电、社保欠费、欠薪信访、工商处罚、在建工程、农民工工资专户、经济涉诉、法院失信黑名单、社会舆情等10方面的数据归集到欠薪预警系统,将原先线下分散的资源进行大数据融合,及时掌握企业经营状况的第一手资料,为更加快速科学地识别欠薪规律与趋势打好基础,提供数据支撑和科学指导。
  创新性引领。为规范工程建设领域农民工工资支付管理,欠薪预警系统与浙江省工资支付监管平台和余杭区建筑市场信用网监督管理平台进行对接,将在建工程农民工工资专户信息接入欠薪预警系统,实时掌握在建工程农民工工资支付情况。目前,该系统已接入该区内43家银行工资专户信息,已从监管账户总体异常信息,扩展到可查看每个在建工程的每一位民工工资,包括农民工姓名、月工资金额、发放月份等支付信息,有效识别农民工工资是否按月足额支付。
  安全性保障。在这10方面数据中,工商处罚、企业用水、企业用电、在建工程、欠薪信访等数据通过系统直接接入,社保欠费、经济涉诉、法院失信黑名单、农民工工资专户等数据采用账户和密码登录、政务专网传输的模式导入。所有数据全部归集到区数管局,再根据模块需要进行开放,切实保障数据的安全性。
  联合惩戒。建立双向互通通道,对接余杭区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将存在拖欠工资情节严重、涉嫌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犯罪、建设领域因拖欠工程款导致欠薪等行为的企业,列入“黑名单”,实时推送至公共信用信息系统,通过信用记录、披露、约束,加大失信企业违法成本,使失信企业“一处违法,处处受限”

智能分析研判,筑牢监管第一道防线

  建立算法模型。将近三年发生的771条欠薪案件的案件来源、投诉人信息、企业信息、案件处置情况等信息导入预警系统,寻求案件发生时各项共性环境因素,对历史数据进行溯源分析,寻找欠薪发生的规律性,建立算法模型。
  实时分析测算。通过算法模型,将余杭区26万余家市场经营主体和600余个在建工程的信息数据进行融合计算,得出一系列欠薪预警信息,并结合此信息预测发生欠薪的概率,有效提升我区欠薪隐患的预测、预警、预防及排查、化解、处置的水平和实效。
  “三色可视预警”。将计算出的欠薪预警信息按照人员、金额、社会影响等因素分为“红、橙、黄”三色预警,其中“红、橙”是对已经发生欠薪案件是否会上升到群体性事件的预警,黄色预警是对其它已经发生尚未掌握的欠薪案件或者可能存在欠薪隐患的预警。

 高效联动处置,确保风险第一时化解

  系统互联互通。防欠薪预警系统自动对接余杭区基层治理“四个平台”和维稳办“三色预警平台”,并会自动将黄色预警推送至“四个平台”、将橙色和红色预警推送至维稳办预警平台进行稳控、处置,处置完毕后,结果推送回欠薪预警处置模块进行审核确认,实现通过可视终端界面实时指导和全程监控案件处理过程。
  矛盾一线化解。积极构建欠薪矛盾纠纷化解的一线工作机制,在各镇街、平台配齐劳动保障监察人员队伍,发挥好基层劳动争议调解组织作用,确保对发现的劳动争议纠纷第一时间介入、第一时间处置、第一时间化解。目前依托防欠薪预警系统,目前余杭区发现欠薪预警处置率达100%。
  一体联动处置。抓实监察值班、投诉受理、处置反馈、案件移送“一个过程”联动处置机制,进一步理顺明确各部门职责,加强与公检法等司法机关的联动,实施欠薪失信协同监管和联合惩戒,多途径曝光欠薪犯罪案件,营造全社会广泛参与良好社会氛围,共同做好区内、行业内根治欠薪工作。预警系统自运行以来,共发出预警信息3447件,其中17件已经产生欠薪,2741件存在欠薪隐患,总体预警成功率为81.07%,全区欠薪案件发生率同比下降30.63%,为我区在预防和处置欠薪工作发挥了较大的作用。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