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
2020 年,全市人社系统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不忘初心、砥砺奋进,立足职能积极应对疫情大考,围绕“六稳”“六保”,强化使命担当,全力以赴稳就业、保民生、促发展、防风险,年度目标任务全面完成,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一、就业创业
全市城镇新增就业人数69.05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4.51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2.42%。全年组织见习0.79万人,帮扶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2.39万人;发放创业担保贷款7.03亿元,扶持创业0.16万人。
二、社会保险
2020年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三项社会保险基金收入合计677.25亿元,比上年减少140.86亿元,下降17.22%。基金支出合计889.14亿元,比上年增加129.30亿元,增长17.02%。累计结余640.19亿元,比上年减少199.95亿元,下降24%。
(一)基本养老保险
年末全市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为832.55万人,比上年末增加44.25万人。全年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总收入649.40亿元,基金总支出836.16亿元。年末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余572.62亿元。
年末全市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为716.97万人,比上年末增加49.05万人。全年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506.60亿元,基金支出712.31亿元。年末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余517.91亿元。
年末全市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为81.01万人,比上年末减少2.60万人。全年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31.19亿元,基金支出18.40亿元。年末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余23.27亿元。
年末全市参加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为34.57万人,比上年末减少2.20万人。全年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111.61亿元,基金支出105.45亿元。年末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余31.44亿元。
(二)失业保险
年末全市参加失业保险人数为523.46万人,比上年末增加36.81万人。失业保险金月人均水平1576.83元,与上年基本持平。全年失业保险基金收入26.98亿元,基金支出42.92亿元。年末失业保险基金累计结余45.90亿元。
(三)工伤保险
年末全市参加工伤保险人数为633.36万人,比上年末增加 76.69万人。全年工伤保险基金收入6.48亿元,基金支出10.06亿元。年末工伤保险基金累计结余21.67亿元。
三、人才队伍建设
全市新引进35岁以下高校毕业生43.6万人。遴选省“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41名。
年末全市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334人,省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43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21人。全年参加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培训人数9.4万人。
全市新增高技能人才4.42万人,高技能人才占技能人才总量的34.97%。职业技能鉴定人数(含统考)10.08万人,职业技能鉴定取证人数(含统考)8.50万人。(职建中心、职建处)
我市选手在首届全国技能大赛中获得1枚金牌,1枚银牌,3枚铜牌,8人获“全国技术能手”称号;新认定省级、市级大师工作室30家;申报成功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项目1个。
全市共有技工院校20所,在校学生29735人,当年招生9432人,毕业生5547人。
全市举办人力资源供需对接活动3169场次,服务市场主体12.99万家次。
四、权益维护及其他
2020年,全市成功创建“无欠薪”县(市、区)5个,全市立案结案欠薪案件数量479件,涉案人数2049人,涉案金额3932.97万余元。
全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机构和调解组织共处理劳动人事争议案件3.34万件,涉及劳动者3.78万人。劳动人事争议案件仲裁结案率达到98.8%、调解结案率达到86.1%。
全市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达到99.4%。
全市户籍法定人员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98.95%。
全市共认定工伤2.74万人,组织工伤伤残等级鉴定1.74万人次,支付工伤保险待遇10.06亿元。(工伤处)
全市社会保障卡持卡人数达到1104.78万人,持卡人数覆盖常住人口的92.6%。
五、“最多跑一次”改革和政府数字化转型
持续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深入推进“人社服务快办行动”,全市实体窗口数量比2019年减少275个、减窗率55%。 深化“互联网+人社”改革,创新推出“社保易窗”智能服务平台、灵活就业补贴模式改革,获得2020年全省人社系统“对标争先改革创新”竞争性试点优秀项目;推进8个社保事项上线“亲清在线”行政许可版块,累计服务企业19万余家、290万余次,占网办事项的34.6%;全面推进“社银合作”,已开放700多个银行服务网点,可办社保事项超过80%;“一网通办”实现人社事项全覆盖,民生事项“一证通办”率达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