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图片新闻

真情实干赢民心,念好乡村善治经

机关党委  何荣强  2021-11-05 14:04

  杭州市“双百强基促富”动员暨驻村第一书记、农村工作指导员培训会11月4日上午在市委党校举行。杭州市社保管理服务中心余少颖是我市第十一批驻村第一书记、农村工作指导员,两年前挂职于建德杨村桥镇官路村。挂职期间她克服困难,扎实工作,展现了人社干部的风采,受到好评。她作为代表在大会上汇报了两年来的挂职体会。以下是她的发言内容:
  我是来自市人社局社保中心的余少颖。作为一名年轻干部,非常荣幸能有这样的机会,和大家一起分享驻村工作期间的心得体会。两年来,在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在党员干部的共同努力下,官路村各项工作齐头并进,人居环境持续改善,集体经济大幅提升,基层基础不断夯实。我个人也在基层的“沃土”中拔节成长、收获满满,少了书生气、多了泥土味。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一、走好一段路,知民情、办实事。初到官路村,我接收到的目光充满期待但也带着些许怀疑,大家都认为我是一名“城里来的女娃”,不知道能不能带着他们把官路村建设得更好。而我进村的第一件事就是把自己变成一名“官路人”,通过“一走、二听、三梳理”的方法,快速拉近了和村民之间的距离。两年间,我传承“走村不漏户、户户见干部”的基层工作经验,走遍了村里的角角落落。为了记住每个户头,我把全村300多户都编了号码贴了门牌,听不懂当地方言,我就拉上村干部一起挨家挨户走。从一开始带着“同声翻译”走,到后来可以“单枪匹马”走,走得多了,人头就熟了,话匣子也就打开了。许多村民主动找到我,向我反映各种“疑难杂症”,其中意见最集中的就是村里的环境整治问题。为此,我多次召集村“两委”班子商议,并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决议,打出了垃圾分类、庭院整治、环境改造等系列组合拳,经过全体党员群众的共同努力,官路村的路更宽了、渠更清了、景更美了。同时,我们还全力争取上级部门的支持,实施了总投资近2000万元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村容村貌有了质的飞跃,大伙都说官路是“一年一个样,两年实现了大变样”。当年周围怀疑的目光慢慢变成了肯定和赞许,我也从中学到,“走和不走大不一样”,只有知民情、顺民意,才能把实事办到老百姓的心坎上。

  二、带好一群人,争先锋、促善治。办好村里的事,光靠几个村干部肯定不行。我把打造一支强有力的基层骨干队伍作为突破口,充分发挥党员在乡村治理中的先锋模范作用,有效调动农村青年、妇女、老同志、乡贤等各个群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首先是做示范,我和村书记时刻扮演好“领头雁”的角色,带头学、带头干,通过一级带一级,逐步形成了“书记做给干部看,干部做给党员看,党员做给群众看,群众跟着我们干”的良性循环。其次是严管理,树牢“党的一切工作到支部”的鲜明导向,抓紧抓实主题党日、“三会一课”等基本制度、基本规范,使党员教育管理严起来、实起来、硬起来。再次是优服务,结合先锋指数考评,建立以党员为代表的乡村善治服务队,这些农村党员在各项村级事务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官路村在去年的社会综合治理考核中排在全镇前三,同时也被评为杨村桥镇善治村。尤其让我感动的是,不管是疫情防控还是防汛抗洪,村里的党员们都能做到“支部有号召、党员有行动”,风里雨里、白天黑夜,第一时间冲在前、干在前。在他们身上,我感受到了农村党员的善良淳朴和凝聚力、战斗力。
  三、算好一本账,兴产业、壮经济。乡村善治,村强民富是根本。我始终认为,发展和壮大村集体经济不能“无中生有”,必须要因地制宜。官路村旅游资源相对匮乏,但毗邻集镇、交通极其便利。我和村干部一同厘清了资金、资产、资源三本账,会同帮扶单位、联村干部、农业专家共商共议共谋,一致形成集中精力发展物业经济的路子。去年,我们通过法拍以140万元获得破产企业厂房产权,改建为文化礼堂和商铺,盘活了部分闲置资产和土地;今年,依靠出租店铺、施工场地、小微园区、山林山地收益等,预计可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超80万元,较2019年同比可增长4倍。老百姓们都说,现在“钱袋子鼓了,精气神足了,脸上更有光彩了”。
  日往月来,斗转星移。两年间,我见证了官路村的美丽蝶变,也看到了自己的成长进步。感谢组织的信任,感谢“娘家”的支持,感谢属地的帮助,让驻村第一书记的经历成为了我人生的宝贵财富。最后,衷心祝愿即将上任的新一批驻村第一书记和农村工作指导员,在乡村振兴的大舞台、共同富裕的大实践中书写自己浓墨重彩的一笔。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