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政务动态

临平区多措并举深入推进劳动争议案件多元化解

临平区人力社保局    2021-12-28 10:14
  知百姓冷暖,心系百姓事,才能提升百姓的幸福感。在当下高强度、快节奏的案件处理过程中,面对案件复杂程度与日俱增、矛盾化解难度不断加大的现实环境下,临平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多措并举,深入推进劳动争议案件多元化解。仲裁院始终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服务大局、保障民生为宗旨,以打造和谐劳动关系为主线,不断提高案件审理质量和效率。
  一、建章立制,全面落实多元化解机制建设。
  (一)建立制度,持证上岗。在镇街“1+x”多元化解机制建设全覆盖的基础上,划好“标准线”,规范处置流程,指导各镇街调解中心建立健全内部管理、窗口服务、廉政建设、应急管理等一系列制度,确保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同时,通过选拔推荐,组织镇街工作人员参加省、市劳动争议调解员、兼职仲裁员培训及资格考试,让所有人员持证上岗,形成多元化解纠纷的正规军和主力军。同时,通过庭审观摩、案例讲解、互动沙龙等方式,强化基层工作人员业务学习和沟通技巧,不断提升他们的理论水平。
  (二)积累经验,提炼“调解六法”。同时还注重实战经验的积累,将我区劳动争议调处方面的方法和技巧进行了梳理和总结,从实战经验中提炼出背靠背调解、案例指引、模糊处理等“调解六法”,并在基层调处工作中普及并运用。
  二、创新亮点,深挖前端调处发展潜力。
  (一)鼓励专业社会力量参与。为使更多专业的社会力量参与调解,让案件在争议前段得到处理,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成立了由浙江可道律师事务驻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的调解工作室,并运行至今。调解工作室一直秉承全程调解、公正合理、快速简便、平等自愿、换位思考等原则,常年指派2名律师调解员开展立案前调解,切实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稳定。今年1月至10月调解工作室共受理案前调解申请651起,涉及员工671人,为劳动者挽回损失966.41万元,其中已调解结案389件,调解成功率为59.76%。开展立案前调解,切实保障了劳动者权益,实现了质量与效率统一,将劳动人事争议化解在基层和萌芽状态,受到了当事人一致认可。
  (二)将律师调解模式下延。通过将律师调解模式下延至街道,利用街道基层调解工作室为用人单位和劳动者提供更为便捷的法律咨询、纠纷调处、业务指导等“一站式”服务,为促进案前调解、助力纠纷化解添砖加瓦。
  三、整合资源,以“最多跑一次”改革为驱动力。
  (一)入驻综治中心,整合资源,便民利民。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积极融入区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建设,在综治中心设立仲裁服务窗口和派出庭,打通“访-调-仲-诉”全过程链,实现了劳动纠纷“最多跑一地”。今年以来,区综治中心劳动人事争议窗口已接待六百余人次,在“抓”服务机制建设的同时,切实保障劳动者权益。
  (二)秉持“七快”原则,分类处置,提升效能。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形划分等级,对于集体欠薪、工伤等案件开通绿色通道,实行优先立案、优先开庭、优先审结。实现部分集体争议案件当日立案、当日调解、当日结案。
  四、源头预防,开展“仲裁进企业(社区)”活动。
  (一)提升企业用工水平及规范用工意识。今年6月-10月临平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通过开展送法上门、案例宣讲、现场调解、现场开庭、主题宣传、仲裁开放日、庭审旁听等形式多样的“系列活动。提升用人单位日常用工管理水平与规范用工意识,聚焦企业规范管理需求,更好地实现纠纷调处。
  (二)引导劳动者理性维权。通过把活动开展到社区,与劳动者面对面直接沟通,通过典型宣传,努力提高劳动者学法、守法、用法的意识与能力。争取把矛盾化解在萌芽,解决在初期。目前已开展活动8次,切实提升了劳动者权利维护需求,推进纠纷源头治理,从源头上预防了劳动争议,促进了劳动关系和谐稳定发展。
  五、“数字”赋能,推动诉前调解机制建设。
  (一)落实全区远程视频在线调解工作。结合人社一体化工作平台的全面升级,进一步落实劳动纠纷一窗受理、分类处理、联动处置、一站式化解等工作。强化调解工作下延,用好“全区远程视频在线调解”这个有力工具,将调解力度延展到街道、社区与园区。完善基层调解组织数字化网络建设,将简易、小额争议通过调解化解在基层,塑造“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的良好氛围。
  (二)积极融入区综治中心“矛调在线”平台。仲裁院拟参考法院与司法局实行的诉前调解机制,将劳动人事争议仲裁案件的调解融入区大调解平台,借势借力,深入推动仲裁案前、案中调解机制建设。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