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
今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21〕35号),要求支持在校大学生提升创新创业能力,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实现大学生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可以说,创业培育是助推大学生创新创业的重要一环。
杭州市自实施第一轮大学生创业三年行动计划以来,市人力社保局逐步建立完善大学生创业培育全链条,梯度描绘“出校-成长-成才”的大创生长曲线,截至目前已累计培训各类创业大学生3000余人次。
开展双营计划,向在校大学生延伸创业教育
为增强在校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联合在杭高校面向有创业意愿的在校大学生举办大学生创业训练营和创业实践营。训练营通过宏观经济走势、创业政策讲解、初创企业管理、大创企业参观考察等主题,不仅增强学生的创业本领,更注重引导学生成为“心向党、观大势、创未来”的有志创新创业人才。实践营面向参加过创业训练营的在校大学生,邀请38位优秀大学生创业企业负责人及高管担任导师,让学生进入导师的企业跟班实习,对学生进行一对一的创业辅导。同时,健全校地协同的创新创业人才培育机制,开办在杭高校创业教师(导师)班,帮助高校教师提升创新理念和创业精神,指导高校教师把正确的创业精神传递给学生。目前,杭州大学生创业训练营和创业实践营已累计培训在校大学生1000余人。
办好杭州大学生创业学院,分层培养初创期、成长期大创
负责人
面向已创办企业的在校生或毕业的大学生,成立国内首个公益性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服务平台——杭州大学生创业学院,每年通过公开招投标选定一家社会机构承办。根据企业的不同发展阶段开展分层次、分梯度的创业培训,分别开设创业雏鹰班、创业强鹰班、创业精英班三个班次。创业雏鹰班主要面向成立1年左右的大创企业,主要学习初创期创业企业基本经营管理知识;创业强鹰班主要面向成立2-3年的大创企业,主要学习企业发展期的经营管理、发展战略、市场营销等知识;创业精英班主要面向成立3年以上,较成熟的优秀大创企业,主要学习EMBA等核心课程为主要内容的领导力、创新力等知识。
今年,依据我市“数智杭州·宜居天堂”发展导向、“新制造业计划”和“十四五”规划,增设新制造业、数字经济两个行业专题班,强化创业培训专业性及实战性,打造科技行业产业培育链。行业班的导师全部由行业内的专家组成。如数字经济专题班,由多点大学商学院院长、数智化零售实战专家白龙飞,数字经济学家、北邮博士后导师、北邮在线教育集团执行总裁陈晓华等行业专家,新制造业专题班由欧依安盾集团创始人、董事长汤凯博士,中国科学院曼谷创新合作中心知识产权部主任彭颢舒,以先进制造为投资方向的立元创投合伙人魏振兴等行业人士,为学员讲授行业知识。
杭州大学生创业学被年轻的创业者喻为“大学生创业者的黄埔军校”。成立至今,已累计培育创业者1800余人次。
完善政策配套,加强杰出创业人才尖端培育
实施杭州市大学生杰出创业人才培育计划,每年选拔20名善于创业、勇于创新、有较强经营管理能力的大创企业负责人作为培育对象,给予40万元的资助资金和10万元的高端参访和培训资金。面向北京、浙江、深圳选择社会专业机构合作,围绕“课堂培训+落地服务”两个模块,通过学习、交流、参访、共创、跟踪辅导,着力提升培育对象的综合创业能力,成为真正引领杭州经济,创造社会价值,具有影响力的“新锐杭商”。
今年邀请了娃哈哈集团创始人宗庆后、华睿投资董事长宗佩民、腾讯智慧零售垂直行业生态总经理何迪、每日互动(个推)创始人兼CEO方毅等40多位资深产业导师带资源为学员进行授课,通过学员CPI 测试和企业经营诊断、30天的8大产业能力加速、一对一BP辅导、项目路演、1次深圳高端游学、50多座城市政府政策扶持加商机覆盖、学员及品牌宣传等模块,助力学员企业打造产业生态链。
目前,杰出创业人才培育计划已选拔培育180人,涌现出“个推”方毅、“艾柯塞斯”何志勇、“无端科技”郑明、“化工邦”林晓洋、“瓦瑞科技”李潇波、“飞仕得科技”施贻蒙、“青团社”邓建波、“全都来了”沈爱翔、“I背调”李杰、“项氏兄弟”项秋良、“卓创乡建”姚碧云、“放牛娃”陈柳等一大批在各自领域取得优秀业绩的创业大学生。
如今,大学生创业企业已成为杭州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一支重要力量。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21年9月,我市共成立大学生创业企业2.7万家,创业大学生4.8万人,带动就业9.7万人。2020年百万效益大创企业共1257家,销售额逾139亿元,纳税3亿余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