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政务动态

“对症下药” 让“薪愁”变“薪酬”——余杭欠薪预警系统为“护薪行动”保驾护航

余杭区人力社保局  汪运达  2021-02-07 11:05

  春节将至,农民工能否按时、足额拿到工资又成了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体现着社会治理水平,更关乎万千家庭冷暖。近年来,余杭区积极打好从督促企业与农民工依法签订劳动合同,到建设欠薪预警平台,从实施拖欠农民工工资“黑名单”,到畅通农民工维权法律途径等“组合拳”,实现欠薪案件发生数量从2018年到2020年“三连降”,为直击欠薪顽疾提供了良好的模式范本。

在精准监控上“找药方”,降低“感染率”,增强“免疫力”

  数据融合获取第一手资料。在浙江省欠薪联合预警指挥平台基础上,结合实际开展本地化升级,预先将全区26万余家市场经营主体和600余个在建工程项目进行数据汇集,并与企业用水、企业用电、社保欠费、欠薪信访、工商处罚、在建工程、农民工工资专户、经济涉诉、法院失信黑名单、社会舆情等10方面的数据进行分析匹配,及时掌握企业经营状况的第一手资料,为更加快速科学地识别欠薪规律与趋势打好基础,提供数据支撑和科学指导。

  专户监管实现第一刻监控。为规范工程建设领域农民工工资支付管理,欠薪预警系统还与余杭区建筑市场信用网监督管理平台和浙江省工资支付监管平台对接,在全省率先实现对区内43家银行的713个建设工程项目农民工工资专户中,每一位农民工姓名、月工资金额、发放月份等支付信息精准监控,有效识别农民工工资是否按月足额支付。

  平台举报实现第一秒处理。于12月上线“余杭区欠薪线索反映平台”,专人专岗实时接收群众举报的欠薪线索,将群众的点对点举报和欠薪预警平台线连线对接,有效打破欠薪处理地域和时间限制,实现群众“指尖维权”,欠薪举报“码”上反映,截至目前,已接到反映59起。 在协调联动上“下力气”,提升“检测率”,织密“防控网”。

推动劳动保障监察工作由“地毯式搜索”向“定点检查”转变

  “网格管理”定方位。从2017年到2020年,我区在建工地项目增长率达150%,为提升欠薪预警系统覆盖面和精准度,节省案件排查时间,余杭区变“被动接收”为“主动排查”,发挥各镇街、村社网格员的力量,启动“日常巡逻+网格监控”模式,同时将欠薪预警系统连接“网格通”手机应用软件,将网格员在排查中发现的隐患通过“隐患上报”模块实时反馈,欠薪预警系统也会在第一时间关联镇街,实现对小微企业的精准监控。

  “三色预警”定方向。将计算出的欠薪预警信息按照人员、金额、社会影响等因素分为“红、橙、黄”三色预警,分别推送至余杭区基层治理“四个平台”和维稳办“三色预警平台”,并将处理结果推送回欠薪预警处置模块进行审核确认,实现终端界面实时指导和案件处理全程监控。2018年至2020年,余杭区已成功预警4043件欠薪隐患,总体预警成功率为74.23%。“协同监管”定方案。积极构建欠薪矛盾纠纷化解的一线工作机制,不断充实劳动保障监察人员队伍,同时打破各部门信息壁垒,根据系统汇集的住建、交通、林水等工程建设领域行业主管部门数据,在最短时间内整理出欠薪发生地点、案件性质和涉及人群,使得耗时缩短20%以上,于源头之处化解危机,力争矛盾不出企业、纠纷不出镇街。2020年末,浙江省欠薪预警系统平台已与市场监管、建设、交通运输等14个部门协同对接数据451项,协同欠薪预警信息数据9975万条,触发预警6912条,已办结6872条。

在联合惩戒上“拔病根”,确保“收治率”,提高“治愈率”

  一方面建立司法机关联动处置机制。抓实监察值班、投诉受理、处置反馈、案件移送“一个过程”联动处置机制,进一步理顺明确各部门职责,加强与公检法等司法机关联动,实施欠薪犯罪案件联合惩戒和多途径曝光,营造全社会广泛参与良好社会氛围,共同做好区内、行业内根治欠薪工作,2017年至2020年底,余杭区发生的欠薪相关信访降幅达45.23%。

  另一方面建立企业“黑名单”制度。对于存在拖欠工资情节严重、涉嫌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犯罪、工程建设领域因拖欠工程款导致欠薪等行为的企业,余杭区将其列入企业失信“黑名单”,并实时推送至公共信用信息系统,通过信用记录、披露、约束,加大失信企业违法成本,使失信企业“一处违法,处处受限”,形成强大震慑力。2018年至今,余杭区向公安机关移送拒不支付劳动报酬涉罪案件10件,向信用部门推送拖欠工资“黑名单”信息9条。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