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政务公开 > 建议提案 > 建议提案

杭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市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第225号提案的答复

市人力社保局     2021-07-02 16:11

杭人社提〔2021〕63号

杨金龙委员:

  您在市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加强交通运输行业技能人才培育的提案》(第225号)收悉。经我局主办,市交通运输局、市教育局、市财政局会办,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进一步加大高技能人才引进力度问题

  我市一直高度重视高技能人才引进工作,2019年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名城工匠”培养生态建设的实施意见》(杭人社发〔2019〕167号),实施杰出工匠培养计划、企业工匠成长计划、技能形成与提升体系计划和技能人才评价促进计划等“四大”计划,加大培养引进高技能人才的支持力度。支持政策内容有:对企事业单位引进世界技能大赛金、银、铜牌和优胜选手、参赛选手分别给予2-10万元的引才奖励;对符合条件的45周岁以下具有技师(二级)及以上等级职业资格人员、35周岁以下具有高级工(三级)职业资格的人员和获得高级工(三级)职业资格的我市高级技工学校应届毕业生可申请在杭州市区落户,对持有职业资格证书的技能人员予以居住证积分赋分;将高技能人才纳入高层次人才分类,与其他高层次人才同等享受居留落户、购(租)房补贴、购房优先摇号、子女入学、医疗保障、公共服务保障等一系列人才政策;对符合条件的优秀高技能人才进事业单位开设绿色通道。2020年,全市新引进35岁以下大学生43.6万人,其中以高技能人才为主的高职院校毕业生近6万人。

  二、关于进一步加大对技工教育的支持力度和激发技工教育的办学活力问题

  近年来,我市持续强化支持技工教育,激发技工教育办学活力的政策措施。一是进一步加强包括技工院校在内的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位结构比例动态调控,激发事业单位活力。2016年以来,根据省人力社保厅会同相关行业主管部门陆续出台的医疗卫生机构、高校、农业、林业、文化和广播影视、中小学校、工程技术等行业专业技术岗位比例动态调控意见,建立健全专业技术岗位结构比例动态调整机制。一方面,适当提高部分行业高级专业技术岗位比例控制标准;另一方面,突出事业单位主体责任,对主体责任不到位、人事制度不健全、竞争择优机制未建立的单位,从严控制高级专业技术岗位比例,不断促进事业单位内部岗位聘用、考核竞聘、绩效分配等人事管理制度有机衔接。2018年,我市出台了《中共杭州市委组织部 杭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加强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位结构比例调控的通知》(杭人社发〔2018〕74号),落实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位结构比例动态调整机制,并指导杭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杭州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心、杭州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等单位制定《专业技术岗位聘用与职称评审管理办法》,健全竞争择优、能上能下的用人机制。今年,我局将根据管理权限,会同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共同研究,适当提高我市技师学院专业技术中级岗位结构比例控制标准,并向省人力社保厅提出适当提高技师学院专业技术高级岗位结构比例控制标准的建议。二是畅通高层次人才岗位聘用和职称评审通道。2019年下半年,我市出台了《中共杭州市委组织部 杭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印发〈杭州市事业单位特设岗位设置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杭人社发〔2019〕90号),在事业单位常设岗位总量、最高等级和结构比例受到限制时,可以通过特设岗位,解决急需紧缺的高层次人才岗位聘用和职称评审等问题。三是搞活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分配。2013年,市人力社保局、市财政局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搞活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分配的指导意见》(杭人社发〔2013〕474号),明确单位可将基础性绩效工资中的岗位津贴纳入奖励性绩效工资进行分配,进一步扩大了单位的自主分配权,单位实际可自主分配的工资收入已占总收入的50%以上。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后,在较大程度上扩大了单位的收入分配自主权,单位可在核定的绩效工资总量内,除按市里规定的标准计发基础性绩效工资外,奖励性绩效工资由单位根据绩效考核结果自主分配。对于职业院校面向社会提供技术培训、技术服务等所取得收入用于教职工分配问题,政策性较强,市教育局已会同我局等部门进行过研究,拟在深化职业教育改革意见中进行明确。

  同时,我市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技工教育。近两年,已审批设立浙江华策影视技工学校、杭州润匠科技技工学校、杭州锦阳技工学校等3所民办技工学校,壮大技工教育队伍,积极提升技能人才培养能力。

  三、关于进一步营造社会重视技能教育重视技能人才的氛围问题

  近年来,我市在职业教育领域优化学校布局调整,加强交通运输行业技能人才的培养和对交通运输行业从业人员的技能培训力度。目前,我市教育系统共有3所市属高职院校、8所职高开设了交通运输类专业,在校学生共5800余人,其中杭州市交通职业高级中学是交通类专门化学校。近几年,我市职业院校积极开展面向社会人员的交通运输类技能培训,每年培训量达4000余人次。2019年开始,我市实施市属高校新型专业建设工程,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的汽车智能制造专业群被列入新型专业群建设,每年资助80万元,三年共计资助240万元;杭州万向职业技术学院的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被列入新型专业建设,每年资助20万元,三年共计资助60万元。下阶段,我市将继续加强交通运输行业技能人才的培养,优化职业教育资源布局调整,推进杭州市交通职业高级中学新校区建设;积极推进交通运输专业“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夯实学生可持续发展基础;加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依托职业教育集团、校企合作共同体等产教融合平台或项目,不断推动职业院校联合行业企业大力开展交通运输技能培训。市交通运输局将积极支持杭州技师学院创建“十四五”全省一流技师学院,支持下属两所交通技工院校培养更多更好的高技能人才、不断提升交通职业教育质量,继续关注交通职业院校的“十四五”发展规划编制及实施,助推发展资金紧缺、学生寝室床位紧张等基础设施配套的解决,并在学校高层次人才引进、紧缺人才招聘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

  另一方面,为营造全社会尊重技能、尊重技能人才的良好氛围,市政府每年召开工作会议,对获得各类荣誉和竞赛获奖人员进行表彰奖励,各类新闻媒体集中进行宣传报道。杭州电视台综合频道自2018年起就开辟《杭州工匠》专栏,每周在黄金时间播出一期杭州工匠故事。2019年,我市又在全国第一个依法设立“杭州工匠日”,围绕“培育匠人匠心、涵养最优生态”开展系列宣传教育活动。近年来,我们持续组织开展工匠大师、世赛冠军、技术能手进企业、进校园、进党群服务中心等活动,充分利用“学习强国”“杭州新闻”等媒体推介和展示技能大师风采,不断深化市党群服务中心“工匠学堂”的工匠记忆传承和线上线下服务活动。作为建党100周年活动之一,我局联合每日商报,推出“匠心如琢,百年传承——致敬技能大师”特别策划,讲述百位技能大师的匠心故事,在全社会营造“技能宝贵、匠心荣光”的浓厚氛围。此外,我市还建立优秀高技能人才党委联系制度,实行优秀高技能人才在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中挂职或兼职制度,明确在劳动模范、五一劳动奖章评选和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中应有一定数量的高技能人才。同时,倡导“技高者多得、多劳者多得”,将技能等级与薪酬待遇挂钩。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我市高技能人才“热带雨林式”的培养生态正在形成。

  感谢您对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杭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21年4月20日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