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
今年上半年,余杭区人力社保局立足“未来之星”百千万人才引培计划,从高层次人才、高技能人才、高校毕业生、人力资源平台“四维度”发力,建强青年和储备人才队伍基本盘。同时营造氛围、精准施策、创造环境、做好服务“四招”叠加,构筑“热带雨林式”创新生态,点燃创新余杭的星星之火,致力全区人才能级提升。截至目前,全区新引进高校毕业生2.2万人,新认定市区两级高层次人才2529名。
激发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精准施策添动力
坚持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同时发力,尊重市场创新主体、引才用才主体地位,不断强化招才引智力度,增强支撑力度,提升人才资源配置动力。
政策兑现有效。全力保障应届高校毕业生生活补贴工作正常发放,上半年,已发放6353人次,9343万元;做好区级生活补贴政策发放工作,做好高层次人才分类认定和职称评审工作,上半年,市级认定高层次人才1767人,区级认定762人;初定初级职称评审869人,初定中级职称评审40人。
档案接收有序。做好档案生命周期管理,严格落实档案到档接收、内容核对、信息录入和实体入库全流程数字化进程,上半年,流动人员人事档案接收工作已受理7413人、毕业生就业手续办理已受理6011人。
人才认定有质。做好高层次人才分类认定和职称评审工作,上半年,新认定市区两级高层次人才2529名,市级认定高层次人才1767人,区级认定762人;初定初级职称评审869人,初定中级职称评审40人。
促进高技能人才能力提升,竞争氛围拼实力
建设一支技能型人才队伍。余杭区人力社保局成立职业技能提升行动领导小组,制定余杭区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方案,从部门合作、培训措施、政策鼓励等方面开展技能人才培养,上半年开展职业技能培训7287人次,完成高技能人才培养2231人次,通过“亲清在线”兑现高技能人才奖励2140人,逾650万元。
遴选一支职业技能等级认定队伍。政府引导和市场主题结合,发挥职业技能人才培养企业主体地位,通过前期政策宣传、业务培训、镇街推荐、企业申报,组织专家实地论证、查阅资料、听取汇报,目前共有职业技能培训机构9家,遴选职业技能等级认定企业2家。
打造一支高水平竞赛队伍。通过“百行百匠百赛”充分发挥职业技能竞赛在培养和选拔高技能人才中的引领示范作用,大力营造技能人才成长发展的良好社会氛围,上半年共开展各类竞赛18场,参赛人数1952人,获取各类高级职业资格证书1231人。
整合高校毕业生招引资源,培养环境挖潜力
围绕余杭区“未来之星”计划,用好校地合作联盟、创新创业大赛等载体,加快聚集人才资源,增加人才虹吸力。
打响人才招聘金字招牌。依托余杭人才服务网、杭州就业网,与猎聘网、前程无忧等知名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合作,开展“新春纳才 杭向未来”长三角高层次人才云聘会、余杭区“学长指路,职等你来”直播带岗活动及综合性校园招聘活动,上半年累计开展线上线下校园招聘21场,提供岗位49745个,新引进高校毕业生2.2万人。
激发实训“万朵浪花”。以杭州大学生实习计划及杭州潮玩节等活动契机,进一步深化校地合作,开展“趣实训”大学生暑期实训(社会实践),结合余杭区大学生“智慧实习”云平台,上半年已有425个岗位,合计1383个实训人员需求在线上发布,67家单位获得认定为2021年余杭区第一批大学生实训(社会实践)基地。
搭建“双创”多样化平台。立足大学生创业经验盲区,联合杭州师范大学科技园、I·STAR众创空间,聘请浙江大学创业导师,帮助创业者找准市场切入点、设计销售布局,上半年共开展3次创业导师带徒活动,惠及100余名创业者。同时,组织开展第四届“你创@我投”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路演决赛,承办第七届中国杭州大学生创业大赛决赛,组织投资融创对接会,向创业者抛出平台“橄榄枝”和投资“金钥匙”,搭建优秀项目在余杭落地转化桥梁,目前已有7家大创企业正式落地,1家企业已签约落地。
借助资源平台力量,做好服务添活力
进一步深化人才创新创业生命周期“一件事”改革,以“专窗+专员+专网”为主线,强化数字赋能,推动人才认定、办事服务、政策兑现云上通办,优化人才服务体验。
创新人力资源产业园服务模式。主动对接余杭未来科技城(国际人才园),着眼于助力营商环境优化,探索人才业务下延事项,搭建猎头机构与用人企业交流平台,为全区企业提供“一站式”人才服务。目前国际人才园集聚猎聘、海角、易链思哲等6家公司,业务涵盖校园招聘、人才猎头、企业咨询、人才测评、人才培训等人才服务。
发挥博士后人才集聚效应。大力支持博士后工作站等科研平台发展,上半年,余杭新建省级博士后工作站2家,省市审核中5家,招收博士后31人。
积极申报人才计划。先后推荐省海外引才计划创业类14人,省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创新类39人、创业类6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