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
我们所在的城市中,有许多未曾被发现的“隐藏惊喜”。“926”工匠日,杭州工匠学院联合杭州城市品牌促进会组织了一场探寻名城工匠数字地图上的匠心之源的城市体验之旅。活动中,看过“一揽子”杭州产业息息相关的工匠技艺后,大家还自己动手,亲手制作一把“独具宋韵”的西湖绸伞。“蓬勃发展的城市背后,是一群兢兢业业的工匠在默默付出,体验带我们进入的是另一个不同的视野”。参加本次活动传媒人小宁如是说。
“按图索匠”,用数字赋能“名城工匠”建设
“我想学茶艺,学咖啡,学烘焙”、“企业想找一位智能制造专业的专家”、“我想报考电工技师、高级技师职业技能等级”......这些需求在这里你读都可以找到答案。
名城工匠数字地图把杭州工匠学院“杭州第一技师学院主基地”、“杭州市党群服务中心‘红色匠心’推广基地”、“杭州城市品牌促进会‘名匠技艺’传承基地”、“千岛湖-大下姜‘乡村工匠’培育基地“4个基地以及40个纳入杭州工匠学院工匠名录的成员从线下搬到线上,发挥弘扬工匠精神、传承工匠技艺、服务工匠人才、培育名城工匠4个功能。同时,通过设立数字地图线下体验点,把线上资源引流到线下,形成闭环。
名城工匠数字地图为工匠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宣传手艺的平台,为企业建立一个动态的高技能人才的资源库。老百姓也可以通过“地图”报名参加职业技能培训认定和体验活动。
瞄定产业,聚焦“匠苗”培育,服务“匠才”成长
体验第一站是杭州第一技师学院主基地,走进“数字化工厂”,看电脑上的设计图稿怎样通过cnc传输到数控机床完成“建党百年浮雕”的加工;在烹饪名师工作室,蒋老师带着学生展示“指尖技艺”,做出各种各样的面塑造型;秋天里,喝一杯机器人泡的第一杯奶茶;还可以看到无人机自由的飞翔。
为了立足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使专业建设匹配区域产业,让培养的高技能人才能满足企业质、量需求,学院创新改变以往单一的校企合作模式,并结合现有管理体制,通过与同类企业富聚的产业功能区、产业集聚区、经济技术开发区等产业基地管委会以及行业协会建立合作,开展“产业学院”合作模式,搭建由政府、行业和骨干企业代表共同参与管理的,以二级学院机制运作的产业服务平台。
各产业学院根据专业特点、自身条件、产业需求,或选择依托共同的基础,或围绕核心专业,或面向职业群,或对接产业链,建设专业群。
智能控制产业学院通过依托“自动控制”这一共同基础,建设智能控制专业群,为人工智能、自动化控制等领域提供高技能人才支撑。智能制造产业学院通过面向“设计—生产—服务”产业链上下游,建设智能制造专业群,为新能源装备、智能制造装备等领域提供高技能人才支撑;医药健康产业学院通过面向购销、生产、检验、物流等职业群,建设医药健康专业群,为“医、康、养、健、美、药”的大健康领域提供高技能人才支撑。生态园林产业学院通过围绕“园林技术”核心专业,建设生态园林专业群,为文化创意与制造、旅游休闲等领域提供高技能人才支撑;餐饮休闲产业学院通过面向烹调、酒店管理、餐厅服务等职业群,建设餐饮休闲专业群,为休闲度假、商务会展等领域提供高技能人才支撑。
“产业学院开设的专业随着区域经济发展方式‘动’、跟着产业升级‘走’、围绕企业技能人才需要‘转’,形成与杭州‘1+6’产业集群相匹配的专业群。近5年,专业设置从对接‘十二五’的‘十大产业’往“十三五”的“1+6”产业集群以及‘十四五’’数字经济第一城’进行调整,形成了具有杭州特色的专业群,为杭州区域经济转型升级提供‘人岗匹配’的高技能人才。”杭州第一技师学院副院长陆卫国说。
下一步,杭州工匠学院将利用名城工匠数字地图平台,深化“名城工匠”培养生态建设,助力浙江省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聚焦“匠苗”培育,服务“匠才”成长,着力打造“浙派工匠”新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