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建议提案 > 建议提案

杭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市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余杭29号建议的答复

杭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23-07-07 14:15

杭人社提〔2023〕103号

  您在市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提升杭州市就业服务数字化能力的建议》(余杭29号)收悉。经我局主办,市数据资源局、市教育局、市审管办会办,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促进人岗精准匹配,提升就业服务水平”的建议

  (一)提供全面高效便捷公共就业服务。我市打造的杭州公共招聘平台秉承“覆盖城乡,全民共享”的宗旨,已延伸至杭州地区所有区县(市)、街道(乡镇)、社区(行政村),是目前杭州地区覆盖面最广的公共就业服务网络。依托涵盖杭州公共招聘平台、“杭州就业”微信公众号、“数智就业”平台、人力资源市场、短信平台、各级公共就业服务平台的“六位一体”智慧化就业服务平台,可以为广大用户提供全面高效便捷的公共就业服务,有效提升杭州就业服务的质量。求职者可以通过浙里办APP的“浙里就业创业”专区进行求职登记,提供详细的个人基本信息及求职信息后,系统将匹配到的岗位信息通过短信形式推送给求职人员,实现线上人岗精准匹配。同时,杭州公共招聘平台专门设置了“灵活就业”专区,鼓励支持多渠道灵活就业,常态化为临时用工、新业态就业、平台就业、兼职工等灵活就业求职招聘信息提供供需对接渠道。

  (二)推进线上线下零工市场建设。从满足劳动者需求和就业增收出发,我市加快线下零工市场建设,提升零工市场服务能力,规范零工市场秩序,通过构建一批公益服务的零工市场,进一步健全就业公共服务体系,鼓励支持多渠道灵活就业,推动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2023年,全市计划建成各类零工市场30家,每个区、县(市)至少建设1家能够提供公益性服务的零工市场,实现“一地一家”公益性零工市场。

另一方面,我市承接省人力社保厅试点任务,建设“浙里找零工”线上服务平台,推动零工信息归集,实现零工线上服务24小时全天候、不打烊。一是建设“浙里找零工”服务端。在浙江政务服务网和“浙里办”APP上线“浙里找零工”线上服务平台,为群众企业提供求职招聘、技能培训、政策智推、劳务经纪、权益保障等全链条服务。二是建设“浙里找零工”经办端。打造浙政钉和浙江人社工作台经办端,为基层工作人员提供岗位审核、办件提醒、信用查询等功能。三是建设“浙里找零工”治理端。集成各类数据资源,提供数据可视化展示及政策成效分析,不断提升数智辅策能力。

  (三)推进“互联网+”人力资源服务。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人力资源服务业工作,先后出台了二轮扶持政策,从产业园建设、企业创新发展、品牌发展、引才奖励、人才培养、搭建对接平台等方面,挖掘创新品牌,推动人力资源服务业高质量发展。一是创建产业园。2014年以来,我市已先后创建国家级、省级、市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5家,入园企业经营范围涵盖人力资源咨询、招聘、劳务派遣、高级人才寻访、服务外包等多个领域,已成为产业集聚、服务发展、市场培育的重要载体和平台。二是搭建网上产业园。中国杭州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上城园区成功搭建“智谷网上人力资源产业园”,网上产业园把“政府、社会和市场”的资源聚合,为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提供全方位的线上线下人力资源服务对接通道和产品,通过在线展示、交易等方式全方位满足企业发展的人力资源服务需求。三是助推机构入驻“云店”。为鼓励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拥抱数字技术革命,不断创新服务业态和服务产品,提升人力资源服务效率,2023年,省人力社保厅主导搭建全省人力资源服务云店,即搭建吸引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入驻的“引才云店”、企业发单和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精准接单的“用才宝”两大线上平台,积极引入第三方中介机构为企业及个人提供专业化人力资源服务。

  (四)推动数字赋能毕业生就业工作。升级迭代大学生就业创业数智服务平台,在治理端全面摸清来杭大学生底数,包括来杭大学生基本信息、各高校来杭毕业生排名和杭州用人单位吸纳毕业生等情况,为有方向地选择重点地区、重点高校开展校园招聘提供了决策支撑。向来杭就业创业并参保1个月的应届毕业生集成推送政策服务短信,向来杭参保4个月的大学生推送生活补贴等政策引导稳定就业,今年上线以来共推送2.4万人次。在服务端实现大学生生活补贴、创业项目资助、经营场所补贴、杰出创业人才申报、创业培训等热点服务事项统一平台、统一入口、统一办理,进一步优化了大学生在杭就业创业政策服务环境,有力提升了大学生来杭就业创业的实感体验。

  此外,我市积极扶持高校建设数智赋能平台,充分依托学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网和学校就业服务平台公众号,形成全方位、立体化的就业宣传服务体系,提升用人单位、毕业生和学校就业指导中心对接效率。线上线下双管齐下,搭建供需对接平台,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2022年以来共举办线上线下校园招聘会39场,累计参会单位5100余家次,提供岗位11.5万余个。

  二、关于“依托多级排摸机制,深化基层就业服务能力”的建议

  我市抓住重点群体就业帮扶这个“小切口”,开发数字化应用场景,通过就业服务和就业治理领域的数字化改革,撬动就业工作流程再造,重塑形成新的就业帮扶工作模式,实现省、市、县、街道乡镇、社区村五级治理闭环和申请、认定、服务到就业的帮扶闭环,努力实现户户有就业、就业高质量。其中,“重点群体就业帮扶在线”应用场景已推广至全省90个县区,实现“一地创新、全省共享”。

  (一)强化业务多跨协同。围绕重点群体全周期服务,拆解出4个二级任务、15个三级任务、22个事项、16项指标、15类数据需求和8个数源系统。横向协同民政、农业农村、教育等部门加强数据共享,精准识别低收入农户、低保低边人员、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等需要帮扶的重点群体;纵向全面贯通省、市、县、镇街、村社五级就业治理体系,将重点群体就业帮扶任务网格化层层分解到基层,打通数据协同“最后一公里”。

  (二)重塑帮扶工作机制。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效果导向,按照“发现—服务—就业”闭环治理思维,再造帮扶业务流程,切实解决群众获取帮扶信息难、企业招工难、基层任务落实难、就业部门实时管理难等“四难”,推动就业帮扶工作精准落地。建立健全监管预警机制,实时监管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基层平台帮扶等工作开展情况,建立智能预警制度,开展在线督办。同时,围绕目标指标完成情况,定期对各区、县(市)开展综合评价和成果晾晒,形成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

  (三)推出移动办公平台。开发浙政钉移动端,将失业人员、就业困难人员、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信息自动推送到所在社区,提供信息提醒、走访服务、回访跟踪等功能,工作人员在日常走访过程中可随时了解人员情况和记录帮扶过程。基层工作人员可通过该模块开展人力资源摸排、就业帮扶和跟踪服务,及时办理系统指派的帮扶任务,完成上级督办事项,实现帮扶工作无死角、无盲区、无疏漏。

全市公共就业服务部门充分发挥“重点群体就业帮扶”场景作用,市、区县、街道乡镇、社区村四级联动,通过上门走访、电话或线上等方式主动对登记失业人员、就业困难人员等开展动态跟踪服务。落实定期服务制度,并在帮扶场景内建立持续帮扶记录;举办线上线下招聘活动,做好岗位精准对接;了解技能水平、就业意愿等具体情况,按需提供政策咨询、职业介绍、职业指导等服务;实施就业援助精准服务计划,对通过市场渠道难以实现就业创业的就业困难人员通过公益性岗位予以兜底安置。

  三、关于“以‘就业+’打造集成平台,为宏观决策提供依据”的建议

  (一)提供一站式数字化服务。依托浙里办APP建设“浙里就业创业”,推动公共就业服务从“碎片化”转变为“一体化”,提供一站式“掌上办”。“浙里就业创业”个人端设置找工作、享政策、需帮扶、要培训、想创业等5个板块,法人端设置找员工、享政策2个板块,打造覆盖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两个维度的全流程服务。重点打造“用工保障监测”应用场景,以提升“企业用工保障服务”关键能力为切口,构建用工调查、监测预警、企业常态化服务三大机制,主动为企业提供用工帮找、政策帮享、问题帮办等综合性服务,促进企业稳定岗位、扩大就业。

  (二)加强就业数据治理应用。围绕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就业创业全周期服务,聚焦岗位创造、能力提升、就业帮扶、创业扶持、用工保障监测等核心业务,打造“1个综合集成+N个应用场景”的浙里就业创业综合应用。其中,“重点群体就业帮扶”应用场景根据失业人员登记的就业意愿,通过链接公共就业招聘网、人才网、商业性招聘网站,将海量的岗位需求信息与失业人员的“个人画像”进行精准匹配、主动送达。完善人力社保大脑、杭州人社共富云等数据归集治理平台,展示就业治理体系工作开展情况,动态掌握指标完成情况和政策服务落实情况,实现数据汇集一屏呈现,就业底数更加清晰,以数据可视化形式展现共同富裕的美好图景。

  (三)落实数据安全要求。依托已有电子政务网络架构,按照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的要求,履行安全保护义务,保障网络免受干扰、破坏或者未经授权的访问,防止网络数据泄露或者被窃取、篡改。一是制定内部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确定网络安全负责人,落实网络安全保护责任;二是采取防范计算机病毒和网络攻击、网络侵入等危害网络安全行为的技术措施,加强数据安全预警;三是采取监测、记录网络运行状态、网络安全事件的技术措施,并按照规定留存相关的网络日志不少于六个月,提高数据溯源能力;四是采取数据分类、重要数据备份和加密等措施,保护数据安全。五是对系统中涉及个人和单位信息的页面,按照统一标准添加水印,加强系统安全建设,防止数据泄露。

  下一步,我市将继续从群众企业的堵点痛点出发,充分考虑就业信息不对称、就业岗位少、招工难等突出问题,发挥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现代化信息技术,迭代升级“重点群体就业帮扶”“浙里找零工”等场景应用,推动数字赋能就业创业工作,进一步提升杭州市就业服务数字化能力。

  感谢您对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杭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23年6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