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
敲击键盘,让代码雕刻未来
操控机床,将钢铁锻造成诗
握紧焊枪,用火花点亮匠心
小灵光特别推出
第三届浙江技能大赛冠军专访
记录杭州各行各业里
用精湛技艺创造不凡的追光者
冠军专访③|杭州技师学院 余洋
站在第三届浙江技能大赛的领奖台上,杭州技师学院教师余洋和搭档方铖宇露出了灿烂的笑容。这对高中同班同学,一个擅长新能源汽车的强电硬件,为智能汽车打造精准感知的“感官网络”;一个主攻代码编程,搭建汽车智能化的“中枢神经”,凭着默契的配合,他俩在新能源汽车智能化技术双人赛项全省23支代表队中夺得第一名。
训练中的余洋 方铖宇二人
近年来,新能源汽车普及率突破50%,自动驾驶、智能驾驶的技术发展也驶入快车道。要让一辆车能在复杂的道路环境中导航,比如避开突然出现的障碍物、识别行人,需要协调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车载摄像头等先进传感装置,甚至运用人工智能辅助驾驶。这是全球汽车产业乃至科技创新的制高点之一,竞争日益白热化。
能够在全省技术精英中脱颖而出,背后是余洋和方铖宇多年的积累沉淀和假期无休的精心准备。余洋毕业于上海大学电气工程自动化专业,方铖宇毕业于武汉大学通信工程专业,两人一直深耕新能源相关专业教学,历年来参加了多个新能源技术比赛,都名列前茅。
二人在比赛现场
这次备战省赛期间,二人一方面做好教学和管理工作,另一方面拿出全部的空余时间,泡在实训室反复调试。“激光雷达扫描障碍物的精度要达到厘米级,稍有偏差就可能影响车辆决策。”余洋指着实训车顶的黑色圆盒解释,“但光有‘鹰眼’不够,还得让车载系统学会‘思考’。”为此,他和方铖宇模拟了上百种复杂路况:突然窜出的行人、暴雨中的模糊标志、隧道内信号丢失……“就像教学生解题,得先拆解问题,再逐层攻克。”
这份严谨和务实延续到他的课堂。“近年来,学校积极响应人社部门要求,推广工学一体化,‘做中学、学中做’,让教学和实践充分结合。”他拿起一份学生填写的某PLUS车型诊断工单,“先明确故障现象,再制定方案,包括维修项目、所需零件、预计工时和费用,最后质检复盘,就和4S店里一样。在我们的教室里,工具就是教具、维修工位就是课桌。”
“新能源汽车作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有着惊人的发展加速度,每天都有新技术诞生,汽车保有量大,急需专业技能人才。像是我们学校新能源专业原定的1个班,扩招到了3个班。”在这个呼唤有技青年的时代,他们将教师视作终身职业,把比赛经验和技术毫无保留地传递下去,用技能点亮自己的人生,也照亮学生的成长道路。
磨炼技能的道路上没有捷径与侥幸
只有深夜的灯光、千万次的淬炼
以及“差一点就是差很多”的执着
我们相信
每一份荣耀背后
都是滚烫的热爱与执着的坚守
每一次金牌闪耀
都在为新质生产力发展写下生动的注脚
愿这些故事如星火
照亮更多人追逐梦想的前路——
因为时代答卷,从来都由一双双专注的手铸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