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内外形势和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全市人社系统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不忘初心、砥砺奋进,立足职能积极应对疫情大考,围绕“六稳”“六保”,强化使命担当,全力以赴稳就业、保民生、促发展、防风险,年度目标任务全面完成,为全面小康和“十三五”圆满收官、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两战两赢”做出了积极贡献,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
一、就业创业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92.79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5.97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2.34%。
新引进35岁以下大学生48.3万人,其中博士1767人;新增国家级创业孵化示范基地1家,新增市级大学生创业园2家,新成立大学生创业企业8812家,带动就业2.13万人。
开展专场招聘活动,举办线上和线下招聘会923场,提供就业岗位307.19万个。
二、社会保险
(一)基本养老保险
年末全市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为880.70万人,比上年末增加48.15万人。 年末全市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为763.56万人,比上年末增加46.58万人。 年末全市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为81.12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11万人。全年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25.43亿元,基金支出27.66亿元。年末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余21.31亿元。 年末全市参加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含改革和试点)人数为36.03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46万人。全年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含改革和试点)基金收入122.49亿元,基金支出111.09亿元。年末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余42.83亿元。
(二)失业保险
年末全市参加失业保险人数563.49万人,比上年末增加40.04万人。2021年8月起,失业保险金标准提高至1824元/月,比上年增加216元。全年失业保险基金收入38.59亿元,基金支出26.05亿元。年末失业保险基金累计结余58.44亿元。
(三)工伤保险
年末全市参加工伤保险人数为707.43万人,比上年末增加 74.07万人。全年工伤保险基金收入10.16亿元,基金支出13.72亿元。年末工伤保险基金累计结余18.11亿元。 三、人才队伍建设 全年新认定高层次人才2.25万余人,选拔市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培养类人才900名。新引进博士后研究人员608名,增长14.7%;新建博士后工作站53家,增长55.9%。年末全市共有博士后工作站275家,累计招收培养博士后2300余人。
年末全市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84人,省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43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21人, “钱江特聘专家”649人。 全市共有技工院校19所,在校学生21474人,当年招生6267人,毕业生4048人。 全年开展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培训19.7万人次,新增高技能人才3.97万人,选拔认定杭州高技能领军人才10人、杭州市首席技师20人;推荐认定浙江杰出工匠7人、浙江工匠86人、浙江青年工匠257人。新认定市技能大师工作室25家,市荣誉技能大师工作室1家,推荐认定省技能大师工作室4家。
四、权益维护及其他
全年累计开展劳动用工体检服务涉及企业4541余家,开展劳动关系协调员培训10281人,选树市区级劳动关系和谐企业414余家,创建市区级劳动关系和谐园区23个。 全年共检查各类用人单位13.9万户,处置各类劳动保障违法投诉举报案件6488件,立案查处欠薪案件483件,为8844名劳动者追发工资待遇6715余万元。
全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机构和调解组织共处理劳动人事争议案件2.3万件,涉及劳动者2.4万人。劳动人事争议案件仲裁结案率达到96.9%、调解结案率达到87%;累计办理各类信访件5万余件,有效化解国家级信访积案11件。
全市户籍法定人员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99.36%。
全市认定工伤3.04万人,组织工伤伤残等级鉴定1.86万人次,支付工伤保险待遇13.72亿元。
全市社会保障卡持卡人数达到1345万人,持卡人数覆盖常住人口的110.21%。
五、政府数字化应用
充分运用“数字之城”基础优势,深入推进“人社服务快办行动”,系统推进就业创业无感智办、根治欠薪精密智控、社会保障卡一卡智用、社保基金风控智治等10项“数智”场景,其中,数字就业、电子劳动合同、智慧技能等3个项目在省人力社保厅揭榜挂帅,“网签电子劳动合同”平台汇聚电子劳动合同超270万份,走在全国同类型城市前列。个体劳动者就业、社保关系转移等10个民生关键小事上线“浙里民生关键小事智能速办”专区,大学生创新创业、企业职工退休等16个“一件事”实现了“打包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