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政务公开 > 建议提案 > 建议提案

杭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市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萧山5号建议的答复

杭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23-07-07 09:57

杭人社提〔2023〕90号

  您在市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优化技能型人才政策的建议》(萧山5号)收悉。经我局主办,市总工会、市教育局会办,现答复如下:

  技能人才在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我市通过政策赋能、平台搭建、优化服务等举措,持续优化技能人才培养生态,努力打造一支适应杭州经济发展需要的高技能人才队伍。

  一、关于加大职业技能学习培训方面。结合杭州产业发展需求,持续优化专业结构,提升职业技能培训效能。一是加强对中职学校专业设置管理,以杭州市中策职业学校为例,根据产业导向建立以装备制造大类为主的专业集群,填补了市区职高装备制造专业的空白。目前,全市中职学校装备制造大类专业布点30个,在校学生近7200人。二是指导市属高校及时调整学科专业设置,适当扩大数字化设计与制造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等紧缺专业招生计划。同时,充分利用杭州职业技术学院“全国职工教育培训示范点”等教育培训平台,做好紧缺人才的培训工作。三是围绕重点产业职业(工种)的分布和紧缺状况,确定主体工种的需求和人才培养的重点,定期发布《杭州市技能类紧缺职业(工种)目录》,对行业技能人才进行精准的培养。四是揭榜挂帅省人力社保厅“工匠学堂之线上培训应用”项目,建成了首个由政府主导的线上职业技能培训平台。目前,平台入驻课程资源方14家,接入课程244门,培训机构和企业806家,创建培训班1544个,参训人数112620人,实现“互联网+职业培训”新模式。

  二、关于出台政策企业自主培养方面。一是推行企业新型学徒制,以“企校双制、工学一体”为主要内容,构建了政府引导、企业为主、社会参与的技能人才培养机制鼓励企业开展新型学徒制,符合条件的可享受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补贴。截至目前,开展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学员近9000人。二是发挥企业领军人才带动作用,每年新认定25家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2012年启动以来,全市技能大师工作室累计带徒1.55万余人,组织对内培训17.7万余人次,培养高技能人才5.5万余人,完成技术攻关和技术革新项目4700余项,产生直接经济效益约19.62亿元。三是支持用人单位开展技能人才自主评价,将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和职业培训、岗位练兵、技能竞赛、技术比武等相结合,建立健全以市场为导向的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新机制。四是放宽高技能人才落户的要求,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纳入人才落户范围,提升自主评价制度的影响力。

三、关于调整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门槛方面。我市流动人口随迁子女的入学条件是适龄儿童本人持有效的、居住地为我市的《浙江省居住证》。今年4月,杭州市公安局出台《关于进一步深化户籍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推进完善《浙江省居住证》申领条件:在居住地居住登记半年及以上,符合“有合法稳定住所、合法稳定就业、连续就读”条件之一的,可以在居住地申领《浙江省居住证》;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可凭共同居住生活的父母亲或法定监护人一方的《浙江省居住证》申领。

  四、关于完善技术人员职称评聘和加大奖励力度方面。一是加强高技能人才与专业技术人才职业发展贯通,以支持高技能人才参加工程系列职称评审为重点,将领域扩大为工程、农业、工艺美术、文物博物、实验技术、艺术、体育和技工院校教师等职称系列。二是对高技能领军人才建立职称评审绿色通道,符合条件的可直接申报相应职称。三是鼓励优秀技能人才参与政府特殊津贴、首席技师、高技能领军人才、高技能青年人才、技能大师工作室、技术能手等高端示范项目评选。同时,将以上项目纳入到杭州高层次人才分类认定体系,享受购房补贴、优先摇号、在杭落户、医疗保障、车牌竞价补贴等优惠政策,切实提高技能人才的政治、经济、社会待遇。四是贯通“新八级工”技能等级设置,我市有6人获评全省首批特级技师,将积极推进“新八级”制度在更多企业落地见效。

  感谢您对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杭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23年6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