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建议提案 > 建议提案

杭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市十二届政协三次会议第99号提案的答复

杭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24-11-01 10:27

杭人社提〔2024〕106号

您在市十二届政协三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提高对企业中基层人员素质能力培养支持的建议》(99号)收悉。经我局主办,市总工会、市工商联、市教育局、市经信局会办,现答复如下:

企业中基层人员是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变量。近年来,我市各部门多措并举,搭建平台、聚焦产业、精耕品牌、改革创新、完善政策,开展积极有效的工作。

一、搭建平台,构建多层次培训体系

一是积极组织培训讲座。依托杭商大讲堂、网络舆情引导处置培训班、杭商直播间等线上线下载体,将民营企业中基层人员纳入培训,扩大覆盖面。每年结合国家重大战略、经济发展形势、各类政策法规,组织“杭商大讲堂”4 期左右;每年与市委网信办共同举办杭州市民营企业网络舆情引导处置培训班,提升民营企业宣传公关人员的网络舆情发现和引导处置能力;建好用好杭商直播间,同步开展各类宣讲会的线上直播,与中国人民大学合作上线名家讲堂,分别聚焦双碳、统一大市场、当前宏观经济形势等主题,邀请杨禹、仇保兴等名家为企业进行深入解读,直播观看人数达 174.1万人次。

二是深化技能人才培养。坚持经济发展就业导向,结合产业发展定位,积极整合各类职业技能培训资源,发挥各民办培训机构的优势,强化培训的针对性有效性,不断加大职业技能培训力度。目前,杭州市各级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共有247家,满足各类技能人才学习成长需求。推进“互联网+职业培训”新模式,打造首个由政府主导的线上线下相呼应的“浙派工匠”培训平台。目前,已入驻课程资源方18家,接入课程271门,培训机构和企业810家。

三是赋能专技人员发展。开发专业技术人员学习新干线(learning.hzrs.hangzhou.gov.cn),为专技人员提供继续教育学习平台。平台现有注册学员413602人,学习内容涵盖11个行业、4953门专业课程、14122门公需课程,能够提供全天候在线学习、知识更新,切实提升专业技术人员创新驱动能力和综合素质。

四是深化产业人才培训。支持集成电路重点企业与在杭院校合作成立杭州市集成电路产教联盟,建设示范性实验实习实训基地,累计开展面向企业、高等院校及社会的集成电路设计、封测、制造等全产业链技能提升培训、科研讲座30余场,参加人员5000余人次。积极回应企业发展需求,围绕汽车装备、人工智能、“专精特新”企业能力提升等9大专题举办培训班19期,参加人员1400余人次,有效提升我市产业人才整体素质与业务水平。

二、聚焦产业,探索全链条人才培养

一是推进校企合作产教融合。2023年先后出台软件、高端装备、新材料、绿色能源、人工智能、合成生物等产业政策以及杭州“中国视谷”建设方案,同步提出产业人才培育支持政策建议。面向“415X”先进制造业集群,支持浙大城市学院、浙江工商大学杭州商学院申报浙江省重点支持现代产业学院建设点,累计创建建设点25个。如杭州职业技术学院联合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申报市域产教联合体获得教育部立项,与钱塘区人民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与钱塘新区管理办公室签约共建杭州医药港学院杭职产教融合基地,与安恒信息、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联合行业协会、院校、科研院所、上下游企业等近200家单位共同成立全国数字安全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积极指导大华股份、网易集团、达利中国等重点企业加强与本地院校交流合作,推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

二是深化企业技术中心创建。坚持以企业为育才主体平台,鼓励和支持企业技术中心建设,建立健全企业主导的技术研发创新体制机制,加快培育技术创新团队。今年全市新认定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23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175家。

三、精耕品牌,强化多维度互动交流

一是深化“走进”系列活动。2023 年,开展走进“中国民营企业500 强”活动,组织60多家中小微企业走进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学习先进企业经验,促进产业链对接;组织45位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走进以数字经济产业为主导产业的拱墅智慧网谷小镇,聚焦数字传媒、数字健康、数字生活、人工智能四大领域,开启数字经济发展新征程。组织来自生物医药领域的 120 多名专家、企业代表走进第三届生物医药发展论坛,围绕“医启创新 滨赋未来”主题,深入探讨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趋势、技术创新、市场机遇。

二是组织参加交流活动。促进民营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与其他企业、行业人员广泛开展交流,助力拓宽视野提升素养。2023 年,组织开展各类经贸交流活动46场,参与人员1157 人次。做好军民融合“一体化”发展,辅导企业相关人员参与“慧眼行动”创新成果申报、民营企业军民两用高科技产品研发生产情况调查和先进技术大赛,邀请市军民融合办领导在相关培训上解读 “一体化”发展相关政策。

三是强化高技能人才引领。印发《杭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深化杭州市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的通知》(杭人社发〔2023〕112号),积极组织我市技能大师工作室开展交流学习暨社会服务活动。近年来,组织工作室领衔人走进浙江省山区26县、杭州市山区四县工作室,开展交流学习,共谋技艺传承,共话“工匠精神”。

四、改革创新,拓宽纵横向晋升通道

一是授权民营企业职称自主评审。为充分激发企业专技人才创新活力,形成以能力和业绩为导向的评价标准,2023年授权士兰微电子、传化集团等6家民企开展中级职称自主评审,同时将纳入总部经济范围内的6家企业交由士兰微电子统筹管理,进一步保障民营企业用人评价主导权。

二是试点工程领域职称贯通评审。在高新区、萧山区、钱塘区开展职称贯通评审试点,为技能人才开辟单独赛道,以业绩为主要评价标准,打破一线技能人才职业“天花板”,搭建成长“立交桥”。进一步推进职称制度与职业资格、职业技能等级制度有效衔接,搭建两类人才成长立交桥。2023年,44名技能人才通过贯通评审获得工程师职称。

五、完善政策,落实多层面鼓励支持

一是落实职业培训鉴定补贴和技能提升补贴。职业技能培训鉴定补贴方面,对有当地户籍、当地常住并办有居住证、在当地就业创业或在当地办理失业登记的城乡劳动者(含办理灵活就业登记的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依法签订劳动合同且连续缴纳杭州市社会保险费满6个月的在岗职工(不含机关单位、非企业化管理事业单位的在编职工),参加相关职业技能培训认定,符合条件可按规定享受职业培训鉴定补贴。职业资格证书(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补贴标准为五级1000元、四级1500元、三级2000元、二级2500元、一级3000元,专项职业能力证书补贴标准为800元。技能提升补贴方面,对累计参加失业保险缴费36个月(含)以上,并取得初级(五级)、中级(四级)、高级(三级)职业资格证书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企业职工,可按规定按照证书等级初级(五级)、中级(四级)、高级(三级)分别给予1000元、1500元、2000元的技能提升补贴。

二是综合施策助力企业打造高素养中基层群体。认真落实中办国办《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高质量做好劳模选树推介和杭州工匠遴选培育工作。继续加强工匠学院建设,加快构建“职工技能提升-工匠培育-工匠培训”三级培训体系。持续实施“农民工学历与能力提升行动”,更大范围更大力度帮助农民工实现“双提升”。每年资助1000名以上优秀工会会员学历提升,设立专项资金奖励符合条件的技能型人才。

下一步,我局将充分吸收借鉴您的建议,会同有关部门持续做好企业中基层人员素质能力培养提升工作。我局以加强高素养劳动者队伍建设为抓手,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劳动者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着力提升劳动者能力素质。市工商联继续紧贴企业需要,组织各类培训讲座,搭建企业中基层人员交流合作平台。市教育部门积极指导市属高校进一步整合各类教育资源,为企业提供丰富培训内容、培训师资和场地等支持,加强服务保障。市经信部门鼓励行业龙头企业与在杭院校进一步深化合作,根据需要“订单式”培养人才,同时围绕专精特新培育、未来工厂序列等专题加强企业经营人才培养。

感谢您对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杭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24年5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