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人社提〔2024〕90号
您在市十四届人大四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加强高层次人才认定工作的建议》(富阳12号)收悉。经我局主办,市卫健委、市教育局、市公安局会办,现答复如下:
一、有关工作开展情况
(一)高层次人才认定工作。2022年起,我市探索实施“三定三评”人才分类评价机制,通过目录认定、授权认定、专才认定三种途径,结合行业评判、市场评价、社会评议等评价标准,多维度开展人才评价,并对应享受相关政策待遇。目录认定是三种人才认定途径中的一种,授权认定是今后推进人才分类评价改革的方向。向符合条件的用人单位授权,让离人才最近的用人主体自主评价人才,有利于避免人才评价过分强调论文、职称、学历、奖项,破除“四唯”,较好地解决无法匹配目录认定的问题。对于通过目录认定、授权认定途径无法认定,且为杭州产业发展急需、社会贡献较大的人才,可通过专才认定途径申请。
(二)高层次人才待遇保障工作。自2015年我市实施高层次人才分类认定工作以来,为高层次人才提供优质的待遇服务保障,不断提升人才获得感和满意度,一直是我市人才工作的重要内容。2020年5月,我市在全国首创“杭州人才码”,同年,开通96225人才服务专线;2022年6月,升级建立了“杭帮彩”人才服务机制,推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热线服务、云上服务、智能服务、窗口服务、结对服务和技术服务“一码六服务”人才服务工作体系,努力为人才提供更加精准精细的全周期服务;2023年,市委人才办牵头开展“杭帮彩·青荷服务季”活动,卫健、教育、公安、人力社保等多个部门积极参与,深入属地高校、重点企业开展政策宣传服务。卫健部门,2015年起,制订A、B、C、D类高层次人才医疗保健服务实施细则,就人才医疗保健服务的政策、申报对象和条件、办理流程、所需材料、责任部门等作了明确规定。公安部门,2017年将高层次人才落户事项上线“浙里办”APP,人才在“浙里办”搜索“人才引进落户”查看“省/市认定的高层次人才”,即可了解落户所需的材料清单及办理流程,并可通过网上提交申请;围绕人才落户需求,公安部门分级打造“人口管理专员”队伍、建立微信群,开展政策在线“一对一”精准指导,提供“零距离”上门宣传和办理服务等。教育部门,针对高层次人才子女申报对象和条件、办理流程、所需材料、申报和办理时限等编印操作细则,建立人才子女入学服务责任制,开设服务专窗和热线、公开电子邮箱,指定专人解答相关问题,落实跟踪督办入学保障情况;通过与“浙江人才码”系统核验,与市委人才办、市公安局数据交换获取人才名单,市招生管理系统与省、市人才数据无缝对接,实现人才子女入学“跑零次”。人力社保部门,组建专班具体负责全市“杭帮彩”服务机制的组织实施,同时,精心做好人才专项奖励兑现,各类专家体检、津贴发放,并为人才享受机场贵宾室服务、公交地铁服务公园、旅游年卡服务等提供保障支持。
二、下一步工作
根据您提出的建议和意见,我们将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不断完善“三定三评”人才认定机制。2024年,我市将落实中央人才工作会议“要向用人主体充分授权,真授、授到位”的改革要求,进一步深化人才评价改革,人才授权认定将提质扩面,将授权重点企业、高校院所、行业部门、各区县(市)开展人才自主评价。
(二)不断加强人才政策的宣传解读。公安、教育、卫健、人力社保等部门将以人才需求为导向,不断创新人才政策的宣讲方式,以人才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政策解读,使宣传解读和服务更加“靠前”“接地气”。卫健部门,将持续改进各类人才医疗保健服务流程,在加快人才答疑与诉求响应上下功夫,为人才及时提供政策解读与医疗保健服务。公安部门,将进一步优化人才落户服务,加强户籍窗口民警、协辅警的业务培训,吃透政策精神、规范操作流程,主动协调人才在落户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持续优化提升人才落户办理的智能化和体验感,准确执行“互联网+”“跨省协作”等便民举措,最大限度确保落户顺畅进行。教育部门,将利用招生平台做好政策宣讲、传达,信息输送更精准,更及时;不断提升数字信息适用效能,人才就学基本实现“跑零次、无纸化”入学;优化重点人才专窗服务、专人督办、市区两级协调的入学工作机制,主动沟通,服务提前。人力社保部门,将持续优化以“杭州人才码”为核心的“一码六服务人才杭帮彩”服务机制,提供政策咨询、政策兑现、政务服务、双创扶持、生活服务等各项人才服务,提升人才综合服务效能。
非常感谢您对我市人才工作和我局工作的关心和大力支持。
杭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24年5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