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政务公开 > 建议提案 > 建议提案

杭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市十四届人大四次会议富阳1号建议的答复

杭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24-11-01 10:25

杭人社提〔2024〕105号

您在市十四届人大四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基于互联网技术建设乡村灵活就业平台解决乡村就业问题的若干建议》(富阳1号)收悉。经我局主办,市农业农村局会办,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建设一个基于互联网技术的乡村灵活就业服务平台

近年来,我市努力强化乡村数字基础建设。截至目前,已建成数字乡村210余个,接入农村社区7000余个,覆盖农村地址300万余个,完成乡村5G物理基站建设10000余座,实现了农村百兆光纤和乡镇、重点村5G信号的全面覆盖,打通了互联网信息传输通道,为乡村灵活就业平台建设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我市积极参与建设并试点“浙里找零工”应用场景,目前“浙里找零工”应用场景已在“浙里办”APP正式上线。该应用场景通过信息融合和数据共享,为群众和企业提供求职招聘、技能培训、政策智推、权益保障等一站式服务,已成为浙江省特色零工市场线上线下一体化服务平台。通过个人与企业两个服务端,围绕求职者和招工单位两大主体实际情况,匹配不同服务对象的需求,在服务好新就业形态的同时,兼顾传统的零工需求;通过移动端、电脑端两个经办端,运用人岗匹配智能化手段,突出“即时快招”服务模式,实现零工线上服务24小时全天候“不打烊”;通过治理端,推动零工数据归集,形成可视化展示分析平台,实现基于数据的科学决策。

为促进包括农村劳动力等新市民和青年群体就业创业,我市创新打造了“就业创业一张图”平台,通过支付宝或杭州市民码进入,在电子地图上可视化呈现各类就业创业服务,提供求职招聘、创业服务、补贴智办、劳动维权、机构查询、政策咨询、索引导航七大功能,实现资源高效配置。在求职招聘方面,“就业创业一张图”全面梳理了“三类岗位”,供岗实现从“有”到“优”。一是“地图+全职岗位”,实现供需对接更精准。打通招聘信息资源“大动脉”,整合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支付宝就业频道、知名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等信息,求职者可在地图上精准选择岗位,并通过芝麻工作证智能生成简历,一键提交投递。二是“地图+零工岗位”,实现即时快招更便捷。依托“浙里找零工”应用场景,归集零工岗位数据,在地图上呈现用工单位、工作内容、日薪待遇等,适应市场需求,有效化解“招零工难”和“找零工难”的问题。目前,平台累计发布零工岗位8000余个。三是“地图+见习岗位”,实现服务前移更高效。构建见习人岗匹配数字化模型,发布见习岗位要求、薪资等信息,为青年群体提供信息获取渠道。目前,已发布近1500家就业见习基地提供的就业见习岗位近2万个。

二、关于政府把好乡村灵活就业平台建设主体准入关,以增强平台公信力,由政府部门对信息进行审核,提升信息质量

已上线的“浙里找零工”和“就业创业一张图”两个应用场景平台分别由浙江省人力社保厅和杭州市人力社保局主导建设,各级人力社保部门参与管理和运行,具有较高的权威性和可信度,吸引了很多灵活就业人员和零工用工单位注册使用。各级人力社保部门按照有关规定对零工用工主体发布的零工信息进行严格审核,坚决杜绝就业歧视,积极保护求职者的合法权益。

三、关于创新开展工人职业技能培训并实现信息互联互通

近年来,我市不断创新技能培训方式,搭建多维度“增技”平台。为加快农业科技、装备和智能化的推广应用,加强农民就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优化并完善农民教育模式,我市通过分层、分类的精准培训,为农民提供专业、精准、定制化的培训服务,助力农民掌握更多技能,拓展业务能力,为乡村地区灵活就业创造更多机会和可能。2023年,全市范围内共培训农民4万余人次。其中,市级农业植保无人机飞手及“机械强农”机手146名学员经过严格的技能培训与考试评估,成功获得了职业资格证书,实现了持证上岗。同时,各区、县(市)也持续加大了职业技能培训的力度。各级人力社保部门结合产业发展定位,不断加大职业技能培训力度,积极引进社会力量办培训,认定一批优质的培训定点机构,做优培训品牌机构和品牌项目。目前,全市各级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共有247家。此外,我市加速推广“浙派工匠”线上培训应用,通过定点推送、多渠道宣传等方式,连接各行业企业及培训机构,不断改进平台功能和丰富课程资源,满足各类技能人才培训需求。目前,已入驻课程资源方18家,接入课程271门,培训机构和企业810家。

另一方面,我市坚持政策指导先行,落实职业培训补贴支持。2023年,我局制定印发了《杭州市职业培训补贴(资助)实施办法》,补贴类培训对象涵盖“具有当地户籍、当地常住并办有居住证、在当地就业创业或在当地办理失业登记的城乡劳动者(含办理灵活就业登记的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依法签订劳动合同且连续缴纳杭州市社会保险费满6个月的在岗职工”,符合条件可按规定享受职业培训鉴定补贴。

四、关于由政府部门牵头,建立一套纠纷线上快速解决机制

我市劳动争议仲裁数字化改革一直走在前列。劳动者可以通过“浙里办”APP或“浙江政务服务网”,实现从调解、仲裁全流程在线申请。全市各级仲裁机构均建立了数字仲裁庭,满足当事人视频调解、网络庭审的需求。2023年,我市处理网络仲裁申请15751件,网络调解申请2941件,网络办案率53.74%。为进一步节约劳动者的维权成本,我市在各级仲裁机构均设立了法律援助站,提供免费的法律咨询和代理业务,帮助劳动者有效维权。同时,我市高度重视对用工单位依法用工的指导,通过法治宣传、走访排查、违法打击、联合督查等行动,对劳动用工密集型企业进行上门指导,送法入企,实现劳动关系的双维护。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结合您的建议,着重从乡村数字基建、数字服务、数字人才等方面推进乡村就业工作。

一是持续推进乡村数字基建。加强基层数字乡村高质高效建设力度,聚焦发展瓶颈短板,推动数字技术在乡村各领域的广泛应用。2024年,计划建成100个数字乡村,实现农村百(千)兆光纤和5G信号的全域覆盖,为乡村互联网平台的稳健发展提供坚实的支撑。

二是持续优化乡村数字服务。运用现代数字技术,缩小城乡信息差距,推动高质量服务资源向农村地区延伸,实现智慧医疗、智慧教育、智慧救助、智慧养老、智慧托育等多领域数字化应用场景的落地。迭代升级“浙里找零工”和“就业创业一张图”等应用场景,健全完善以即时快招服务为核心的灵活就业基本服务,提升服务质量效果。

三是持续加大乡村数字人才培育。紧紧围绕全省“新春第一会”会议精神,加大农业农村人才特别是乡村数字人才培育,为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壮大数字农业技术骨干队伍,推广“设施+机械+数字”智慧农业集约发展体系,充分发挥省级数字农业工厂平台优势,培育数字农业技术骨干。

非常感谢您对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杭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24年5月23日